田福軍對自己即將面臨的新的使命,精神上沒有任何準備。他感到緊張,甚至有點畏懼。他知道,他要咬的將是一顆硬核桃。省會所在市連同它管轄的郊縣,人口達三四百萬,占全省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還多。
這是一個中外聞名的大都市,他能領導好嗎?他的主要工作經驗是從領導農業方面積累起來的,而這一套經驗怎能適應了主要以工業和商業為主的大城市的工作?另外,年齡不饒人啊!他已經五十二歲了,體力和精力遠遠不能和過去相比。但黨命不可違。他得鼓足勇氣,準備在新的崗位上接受嚴峻的考驗。
在調動工作的正式文件下達之前,他全力以赴要把黃原的幾件事辦好。說實話,他對黃原有一種依依不舍的感情。這不僅因為這里是生他養他的故鄉,更主要的是,他在這塊土地上拋灑過汗水,付出過心血。他個人和這里的一切都融合在了一起……
在布置了下半年全區的整黨工作后,地區又協助農牧漁業部在這里召開了北方十五省(區)旱作農業會議。黃原很少開過這樣規模的全國性會議,因此接待工作和為會議做的各種準備,著實讓他們大傷了一番腦筋。
這個會一完,田福軍立即著手北京匯報會的各項事宜。在此之前,認真負責的常務副專員馮世寬,已經為匯報會做了許多工作。匯報稿已被地委幾個寫材料“高手”草擬完畢。這個總共不到二十分鐘的稿子,主要向關心黃原建設的中央首長匯報三中全會以來這個地區的變化。其中如實匯報:本地有百分之二十的人“先富起來”了;百分之十五的人還處于貧困狀態中;其余的人溫飽問題基本解決。當然,重要的內容是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。
地委主管宣傳的副書記還出點子搞了一個錄像,說到時給中央領導和老首長們放一放,讓他們有個直接印象。這個錄像除拍攝了黃原改革方面一些好的變化外,大量展示了困難和落后的一面;畫面上有毛驢馱水,中小學教室和一些縣級醫院破破爛爛的房屋設施。另外,準備匯報完畢后,要招待與會的首長們吃一頓黃原風味的飯。馮世寬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,最后采納了地委行署幾個老顧問的“方案”,擬定吃南瓜、羊雜碎和軟小米油糕。眾人都認為很好,很有意義,很有特色。大約有眉目以后,田福軍指示馮世寬在電話上向省委作個匯報。
省委接電話的是常務副秘書長張生民。生民當即告訴世寬,到時省委正副書記喬伯年、吳斌、石鐘和省長汪昭義都要和他們一起去北京參加這個匯報會。在聽了馮世寬對一些具體事的匯報后,張生民在電話中沉吟了一會,出主意說,地區去北京的所有同志都應該穿西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