縣革委會主任馮世寬最近忙得經常忘了吃飯。他開電話會;聽匯報;整夜修改縣政工組為他準備的現場會經驗介紹報告。馮主任眼睛里布滿紅絲,寬闊的臉盤削瘦下來,平時整整齊齊的大背頭這幾天也顧不得梳理,亂蓬蓬地耷拉在額頭上。縣革委會上下幾個院子里,到處都能聽見他亢奮的聲音在布置各項工作。
世寬和縣革委會的其它領導人元旦都沒有休息,開了整整一天會。最后決定他留在縣城籌備地區現場會的召開,其余常委在元月二號就動身到各公社去檢查農田基建大會戰的情況,使得現場會到時能開得有聲有色。
田福軍和另外一位縣革委會副主任張有智一塊相跟著,去原西縣的兩個農田基建先進公社柳岔和石圪節檢查工作——因為全地區的現場會準備重點參觀這兩個公社。完了以后,他們再順路到另外幾個公社跑幾天。
田福軍和張有智元月二日動身,坐著吉普車先去了柳岔公社。
柳岔公社由一個“新生事物”領導著。公社主任周文龍和石圪節公社主任白明川是高中的同班同學,也是同一年當了公社武裝專干的。一九七二年招收第一屆工農兵學員,周文龍被推薦上了西北農學院。去年秋后畢業回來,他向縣革委會寫了申請書,說為了以實際行動限制資產階級法權,他要求回他家所在地柳岔大隊當農民。縣革委會大力支持這個“新生事物”,開了隆重的歡送大會,給他贈送了一把鐵锨和一套《毛選》。縣革委會還決定,周文龍同志保持農民身份,但同時擔任柳岔公社革委會主任。周文龍大學畢業當農民立刻成了一件轟動的新聞,不僅地區和省上的報紙大量宣傳他,連《人民日報》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報道了他的光榮事跡……
在接近吃午飯的時候,田福軍和張有智來到周文龍領導的柳岔公社。柳岔公社的大門小,吉普車開不進去,就停在大門外的土場上。
福軍和有智走進院子,里面沒有什么聲響,看見窯洞的門上都吊著鎖子。大概所有的公社干部都到會戰工地上去了。
僅此一點,就可以說明這公社的先進名不虛傳。
田福軍和張有智發現中間一孔窯的門沒鎖,聽見里邊有人說話——還好象聽見有個婦女的哭啼聲。
他倆走到這門口時,公社副主任劉志祥看見了他們,趕忙迎了出來。他倆看見就是有個農村婦女正坐在椅子上哭鼻子哩。
志祥很快把縣上的兩位副主任帶到公社的客房里,又是倒茶,又是遞煙,還拿鐵鉗子把爐子里的火捅得轟隆隆價響。志祥自己不抽紙煙,嘴里叼個旱煙鍋子,披一領不掛面的老羊皮襖,四十來歲的人滿臉皺紋,象個飽經風霜的老農民。田福軍問他:“文龍呢?”
上一篇:第三十一章
下一篇:第三十三章